最新情報
非切割式對話的力量
2015/01/21
以互相不同的語言,對未完成的作品計畫進行對話 ── r:ead的目標在一開始是如此的看起來不可能。對於帶著「溝通必須要以一致與透明為基礎」這樣先入為主觀念的我,實在無法輕易相信,要在不透明的條件下進行並不簡短的對話。在「為藝術煩惱」的最小共通點下,要和陌生的人、陌生的語言、陌生領域的人分享什麼樣的內容?不過,在以「亞洲城市‧游牧民」為主題的r:ead#3計畫中,讓我完整「體驗」了在多重語言混載中,豐富的不透明溝通方式。
安素賢
韓國
目前以白南準藝術中心策展人的身份,進行展覽空間的意義形成與美術的政治性等相關研究。
大學時期專攻美學,完成法國現代美學論文後遠赴法國留學。修完「美術館學與新媒體」碩士學程(former D.E.S.S)後畢業。隨後以《博物館空間的意義:Museographic元素的符號分析》取得美術館學博士學位。
主要策劃過「如河流般平和」、「X_sound: John Cage, Nam June Paik and After」、「Nostalgia is an Extended Feedback」、「Tireless Refrain」、「Learning Machine」、「Nam June Paik on Stage」、「Good Morning Mr. Orwell 2014」等展覽。2012年獲得「月刊美術」企劃公募展(2012 Wolgan Art Prize)的部門大賞(共同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