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简体字) 从“缺席”开始

post: 2014/02/16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简体字, Japanese, 한글 and 繁體字.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one of the available alternative languages. You may click one of the links to switch the site language to another available language.

 12月22日早晨,从曼谷归来,在羽田机场一落地便直接前往靖国神社。接着,直接在神社的鸟居前面与下道基行碰头。他刚刚结束了持续了一周的READ旅居创作计划,而我由于一直在曼谷而无法参加。看到满地飘落着金黄色的树叶的大银杏,便让人深感今年日本的冬天已经来临。这个地方同样与全年如夏的泰国竟然同属亚洲区域,这是非常让人难以置信的。在这几年中通过参加着与亚洲各国有紧密往来的活动,我一直在思考,此处的“亚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目前我参加的READ是与东亚各国艺术家及策展人将“进行对话交流的场所”作为“在一定时间内招募各种艺术创作者并在旅居期间创作出作品”活动的一种新形式,也是一次充满挑战性的尝试。由于我平常主要作为艺术中心的策展人,对思考这个新居留计划框架的机会非常感兴趣。我所属的单位是专门负责创作的工作室,这里住宿设施齐全,也有发表会适用的展示场地,或许可以说这里是所有创作活动的集中处。对艺术家来说,这种将作品集中进行创作之后发表的纪念碑式活动将成为大前提。其意义之重是毫无疑问的。而我认为此次的READ,并非由于其纪念碑式的意义而被固定为一个明确的目的,而是为了探讨其在居住期间创作自身的意义,或者作为对此刨根问底的一种备用环境。

 此次同组的艺术家下道通过不断努力,对纪念碑、纪念碑式事件以及其类似或内部出现的情景进行原因的探求。据了解,他是在第一次旅居创作交流之后,发现了“约见场所”这个关键词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指实体的纪念碑,而是为了无法预见的未来,对不存在的纪念碑遗址进行探求。而这些,正是我对于自己迄今为止在美术及建筑领域中的创作及经验要点的概略,同时期望其与某些研究成果能够成功契合。

 最后,是关于本次研究对象的“东亚”。话说,东亚这个框架真的存在吗?也许它并没有真实存在。我首先将其解释为“毗邻的他人”或“邻人的聚集”,即是原本是紧密相连的,但是由于国家版图的界限而被切断,或者相互之间非常临近却被同化了的的人们。从距离上来讲,连离得更远的东南亚各国,我都深感其在各种层面上都与我生活过的日本存在紧密联系。而对于彼此之间相邻得更接近的我们,究竟能够进行怎样的交流对话呢。也许,话题中那个“为了无法预见的未来,无形的纪念碑遗址”正是能够深化该对话的一个起点吧。